西出阳关(第一回--第六回)--钞子伟

西出阳关—丝绸之路印象 之一
西出阳关
——丝绸之路印象——
清华美院雕塑系 钞子伟
——丝绸之路印象——
清华美院雕塑系 钞子伟
索引
渭城朝雨浥轻尘
客舍青青柳色新
劝君更尽一杯酒
西出阳关无故人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 王维
渭城朝雨浥轻尘
客舍青青柳色新
劝君更尽一杯酒
西出阳关无故人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 王维
— 启动的列车(8月10日)
2010年8月10日,从北京发往甘肃的Z55次列车,载着清华美院雕塑系27个人的队伍出发了。这一行人由雕塑系董书兵老师带队,考察人员有研究生﹑本科生和高研班学员。这也是我1995年毕业离开学校后,第一次以学生的身份,踏上艺术考察之旅。一路行程包括﹕甘肃麦积山﹑敦煌莫高窟﹑鸣沙山月牙泉、阳关、榆林窟;青海塔尔寺﹑青海湖;西安兵马俑、茂陵、乾陵以及沿途经过的博物馆等地。听老董说(董书兵简称)说,这一次是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路线一直走下去,所以这条路线很值得期待。单对我个人来说,这一次考察意义也是非同寻常。
首先,这条线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。想当年,玄奘大师也是沿着丝绸之路线,披星戴月﹑屡经磨难,最后,终于取回真经,成为一代大师。从1998年初到北京,我和钞子艺早就计划要好好把敦煌这条线路走一遍,现在正好圆了我们多年愿望。只因家里事务太多,子艺也只好放弃,留待以后再说。
其次,虽然这些年国内外去过不少地方,也参加过很多次展览,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一直是星星点点的,不太系统,所以这次西行,或许在创作上,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。
13时35分,列车准时从北京开出,我们这一行27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向此行的第一站,天水麦积山进发了。列车上,其乐融融,弥漫着欢歌笑语,虽然都是雕塑系的同学,但大部分都是本科二年级的学生,基本上都不熟悉,再者都是些八零到九零小孩,看着他们,我也好像年轻了许多。闲聊之余捧起朋友送的印度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《爱与寂寞》,翻看之余,些许能找到一些缓解精神压力的言语。“只有在心灵安静时,只有当心灵不再期盼﹑请求﹑要求﹑追寻﹑占有﹑嫉妒﹑恐惧和焦虑时,只有当心灵真正安静时,才有爱的可能”这也许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境。而此时夜深人静,车厢内鼾声微起,只听见车厢外铁轨与车轮摩擦,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,“夜困人也乏,今夜又难眠”随之关灯合书,进入白夜……
首先,这条线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。想当年,玄奘大师也是沿着丝绸之路线,披星戴月﹑屡经磨难,最后,终于取回真经,成为一代大师。从1998年初到北京,我和钞子艺早就计划要好好把敦煌这条线路走一遍,现在正好圆了我们多年愿望。只因家里事务太多,子艺也只好放弃,留待以后再说。
其次,虽然这些年国内外去过不少地方,也参加过很多次展览,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一直是星星点点的,不太系统,所以这次西行,或许在创作上,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。
13时35分,列车准时从北京开出,我们这一行27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向此行的第一站,天水麦积山进发了。列车上,其乐融融,弥漫着欢歌笑语,虽然都是雕塑系的同学,但大部分都是本科二年级的学生,基本上都不熟悉,再者都是些八零到九零小孩,看着他们,我也好像年轻了许多。闲聊之余捧起朋友送的印度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《爱与寂寞》,翻看之余,些许能找到一些缓解精神压力的言语。“只有在心灵安静时,只有当心灵不再期盼﹑请求﹑要求﹑追寻﹑占有﹑嫉妒﹑恐惧和焦虑时,只有当心灵真正安静时,才有爱的可能”这也许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境。而此时夜深人静,车厢内鼾声微起,只听见车厢外铁轨与车轮摩擦,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,“夜困人也乏,今夜又难眠”随之关灯合书,进入白夜……
西出阳关—丝绸之路印象 之二2011-01-16 12:58:41
二 魂牵梦索 — 初上麦积崖(8月11日)
凌晨,正睡得懵懵懂懂,听见列车员在不停地喊着:“在天水下车的旅客换票了…”一看时间还不到三点钟,周身感觉很困很乏,看看其他人,一个个也是懒洋洋无精打采的。三点
凌晨,正睡得懵懵懂懂,听见列车员在不停地喊着:“在天水下车的旅客换票了…”一看时间还不到三点钟,周身感觉很困很乏,看看其他人,一个个也是懒洋洋无精打采的。三点
麦积山
三十五分准时到达天水站,于是大家纷纷提着行李下车。出站才感觉到原来天水气温这么高,在北京时还害怕到天水冷,看来这种担心是多空余的。出站后,不大一会儿便下起雨来,好在不是太大。老董来麦积山多次,所以对天水市比较熟悉,便带着大家到一家老牌牛肉面馆吃拉面。虽然时间很早,但看来这家店里生意不错,不停地有顾客进进出出在此吃饭。不大一会,一碗碗冒着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便出锅了,香辣可口、味美价廉,确实不错。外出多年,第一次到当地吃到这么地道纯正的牛肉面,感觉非常好。
不到六点,天色慢慢亮了。麦积山来接大家的专车便早早赶到了,由于列车上一直没有休息好,所以一坐上车我便倒头昏昏睡去,一直车到了麦积山一家农家乐旅社,我还昏昏沉沉的。因为这个旅店在旅游区里面,离麦积山石窟近,方便参观,所以我们一行人便被安排在这里。下车一看,原来老段(段一鸣:常年在麦积山石窟工作、临摹,也是我们多年的朋友)已经在这里久等了。哈哈!老朋友见面自然分外热情。
上午八点多,我们离开小旅馆,向麦积山石窟走去。走出旅店,跨上山间小道,只见眼前鸟语花香﹑树木郁郁葱葱,一下子好像到了江南,真想不到,麦积山周边的环境这么优美。刚走出路口一拐弯,豁然“一个巨大的麦垛”横在眼前,群山环抱、绿树掩映,麦积山近在咫尺,
不到六点,天色慢慢亮了。麦积山来接大家的专车便早早赶到了,由于列车上一直没有休息好,所以一坐上车我便倒头昏昏睡去,一直车到了麦积山一家农家乐旅社,我还昏昏沉沉的。因为这个旅店在旅游区里面,离麦积山石窟近,方便参观,所以我们一行人便被安排在这里。下车一看,原来老段(段一鸣:常年在麦积山石窟工作、临摹,也是我们多年的朋友)已经在这里久等了。哈哈!老朋友见面自然分外热情。
上午八点多,我们离开小旅馆,向麦积山石窟走去。走出旅店,跨上山间小道,只见眼前鸟语花香﹑树木郁郁葱葱,一下子好像到了江南,真想不到,麦积山周边的环境这么优美。刚走出路口一拐弯,豁然“一个巨大的麦垛”横在眼前,群山环抱、绿树掩映,麦积山近在咫尺,
麦积山
横跨在眼前。由于天空阴云笼罩,山体就像披上了一层薄薄雾纱。从远处朦胧中可以看到大大小小无数个的洞窟﹑栈道和泥塑佛像,真的像以前的麦垛,怪不得麦积山由此得名。现在它经过亿万年的冲刷。看上去非常饱满沧桑,不看石窟,单就这座山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作品。
麦积山陈列馆
九点整,大家准时集合在麦积山下。在老董的带领下,先行参观麦积山博物馆陈列展,然后上山参观洞窟。由于老董来麦积山多次,与这里的领导和职工关系处的非常好,又对佛教石窟造像有更多关注和研究,也很有自己的见解。此次带大家考察,受到了高规格的待遇和关照,馆里专门找来专业导游开始详尽地介绍麦积石窟艺术,打开了很多珍贵的洞窟,让大家观摩学习。在这里,我们也真实地感受到麦积洞窟艺术的魅力。导游介绍洞窟历史和特点,老董一边从专业和雕塑造型的角度,再次分门别类介绍石窟艺术,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征,使大家对佛教塑像有更多﹑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。
麦积山石窟自十六国、后秦开凿至今,已经有1600年历史。历经北魏、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,现存造像尤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。 由于石窟特殊的砂砾岩,石质结构松散,不易进行石雕造像,它的特点就是石胎泥塑和木胎泥塑,当初为开凿石窟,据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。有一句顺口溜“砍尽南山柴,堆积麦积崖”,历经千百年开凿造像,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。由于泥塑不易长期保留,容易风化脱落,加上长期战乱和地震,石窟塑像毁坏严重,所以很多洞窟历经数次维修和重塑,在很多洞窟里,一尊塑像就可能保留几个朝代的风格。由于洞窟多,时间跨度长,故而麦积石窟又素有“东方雕塑陈列馆”的美誉。这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石窟造像,提供了学习的范本。
西出阳关—丝绸之路印象 之三2011-01-16 12:57:06
麦积山石窟自十六国、后秦开凿至今,已经有1600年历史。历经北魏、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,现存造像尤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。 由于石窟特殊的砂砾岩,石质结构松散,不易进行石雕造像,它的特点就是石胎泥塑和木胎泥塑,当初为开凿石窟,据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。有一句顺口溜“砍尽南山柴,堆积麦积崖”,历经千百年开凿造像,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。由于泥塑不易长期保留,容易风化脱落,加上长期战乱和地震,石窟塑像毁坏严重,所以很多洞窟历经数次维修和重塑,在很多洞窟里,一尊塑像就可能保留几个朝代的风格。由于洞窟多,时间跨度长,故而麦积石窟又素有“东方雕塑陈列馆”的美誉。这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石窟造像,提供了学习的范本。
西出阳关—丝绸之路印象 之三2011-01-16 12:57:06
三 云中漫步 — 麦积烟云奇观(8月12日)
麦积山山路
昨天在麦积山待了一整天的时间,下午回来时感觉有些累,老段让一起吃晚饭,实在是不想动了,只好推掉回来,吃过晚饭,九点多钟就早早地上床休息了。晚上睡的还不错,这也是我两个多月来,少有的“安稳觉”,睡梦中隐隐约约听见雷声和雨声,但实在太困了,一直到清晨六点钟,我才从床上爬起来。外边的雨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,天空中隐隐有一种凉爽的感觉。打开电脑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,等到八点多,其他同学起来,外面的雨水越下越大,远远望着青山绿树,披挂上了浓绿的着装,心中不免有些担忧,看来今天想上山要有困难了。
一直到九点多钟,大雨也不见有减小的意思。一会儿那边打来*,说可以上山了,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。刚准备出门,才觉得有些考虑不周,没想到这边雨水这么大,大家又为出门犯难了,好在客店里备有不少雨伞和桌布,大家便七手八脚,两个人一雨衣,三个人一桌布把自己披挂起来。大家伙说说笑笑,沿着泥泞的山路,蹒跚搀扶着向麦积山石窟方向走去。此时虽然雨下得很大,但通往石窟的山路上行人还是很多,在入口处我们遇到了老董和麦积山石窟的项一峰老师。项毕业于中国佛学院,来麦积山已二十余年,在项老师的带领下大家继续参观,今天这支队伍更是受到了很高的待遇。项老师分别开启了最珍贵的43窟、 44窟、 23窟、 24窟。尤以44窟“东方最神秘的佛像更是麦积山佛教造像最经典代表作。现存塑像四尊,正壁龛内主尊佛。龛外两侧各一胁侍菩萨,左壁存一弟子。该窟造像方园适中上身微倾﹑眉宇清秀、端庄典雅、微微俯视、它是麦积山石窟西魏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造像,被称为“最美的精品”,也是集男性美与女性美于一身的代表作。这尊佛像﹑从空间关系﹑衣带裙摆﹑褶皱转折的处理都精美绝伦﹑美轮美奂。43窟北魏五代的力士造像更是充满东方阳刚之美。23窟的一佛二菩萨像,面目清俊﹑五官秀美﹑洒脱自然﹑更具韵律感。还有24窟的一佛二菩萨像都是上乘精品之作。
一直到九点多钟,大雨也不见有减小的意思。一会儿那边打来*,说可以上山了,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。刚准备出门,才觉得有些考虑不周,没想到这边雨水这么大,大家又为出门犯难了,好在客店里备有不少雨伞和桌布,大家便七手八脚,两个人一雨衣,三个人一桌布把自己披挂起来。大家伙说说笑笑,沿着泥泞的山路,蹒跚搀扶着向麦积山石窟方向走去。此时虽然雨下得很大,但通往石窟的山路上行人还是很多,在入口处我们遇到了老董和麦积山石窟的项一峰老师。项毕业于中国佛学院,来麦积山已二十余年,在项老师的带领下大家继续参观,今天这支队伍更是受到了很高的待遇。项老师分别开启了最珍贵的43窟、 44窟、 23窟、 24窟。尤以44窟“东方最神秘的佛像更是麦积山佛教造像最经典代表作。现存塑像四尊,正壁龛内主尊佛。龛外两侧各一胁侍菩萨,左壁存一弟子。该窟造像方园适中上身微倾﹑眉宇清秀、端庄典雅、微微俯视、它是麦积山石窟西魏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造像,被称为“最美的精品”,也是集男性美与女性美于一身的代表作。这尊佛像﹑从空间关系﹑衣带裙摆﹑褶皱转折的处理都精美绝伦﹑美轮美奂。43窟北魏五代的力士造像更是充满东方阳刚之美。23窟的一佛二菩萨像,面目清俊﹑五官秀美﹑洒脱自然﹑更具韵律感。还有24窟的一佛二菩萨像都是上乘精品之作。
44窟“东方最神秘的微笑”
此时出现了一幕奇观,远处绿树掩映 ﹑云蒸霞蔚,天空被云雾笼罩着,烟雾袅袅,像是从地面冒出来一样,向天空中四散弥漫开来。整个石窟像是被挂在空中,犹如腾空升起的楼阁,在洞窟上参观的人群像是在画中一样。我不由想起了《阿凡达》影片中那些生活在潘多拉星球的族群,我也好像已经置身其中,化作英姿飒爽、凌空飞跃“魅影骑士”了。真有一种“人在画中游﹑云在人的中行”的感觉。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秦川八景之首的“麦积烟云”啊!真的这么巧赶上了。真是“有福之人不用忙”很多人来麦积山多次,都未必能瞧见一次,
不能不令人开怀释然﹑心旷神怡,大家尽情地沐浴着清爽的雨水﹑欣赏着精美的塑像﹑享受着麦积烟云的风光。如醉如痴﹑留恋往返,激动之情无以言表。此时真的恨不能“赋诗做歌,挥笔泼墨”压抑在心头已久的郁闷忧郁之情,已随着烟云散去…

43窟北魏五代的力士造像
43窟北魏五代的力士造像
大雨越下越大,给观摩洞窟也带来了一定困难,但是大家兴致不减,尽情倾听着专家对麦积石窟艺术的介绍,欣赏着洞窟文化的精华。麦积石窟不愧享誉“东方泥塑博物馆”的美称,真是名不虚传。正值参观正浓,在我们身边不远处,传来轰隆隆的巨响,石块从山顶上轰然砸下,顺着栈道直落麦积崖下,大家一下惊出一身冷汗,“乖乖,好悬哦!”我这才意识到刚才上山来参观时,项老师一再交代过的话:“下雨时节,千万不能在栈道落雨处停留,一定要快速穿过…”。我刚才站在栈道边在听讲解时,项老师提醒我,我还不以为然,现在想想还真有些后怕。不大一会,听崖下打来*说麦积封山停止售票,让在山上参观的人群速下。原来在麦积西崖处有泥石脱落,把崖上的一部分栈道和护栏砸坏了。这时大家也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,看来此处不宜久留,纷纷收拾起画夹和物品匆匆下山。此时,崖上已无其他游人,麦积山人去崖空,只留千百塑像寂静坚守……
西出阳关—丝绸之路印象 之四2011-01-16 12:54:32
四 — 梦圆麦积( 8月13日)
由于麦积山这几天阴郁连绵下个不停,听说今天可能还要继续封山,看来要想继续参观还真有一定难度。不过这几天,我也算是见识了老董的神通广大,就是不让参观,估计也会有办法为大家大开绿灯,于是我们就在旅店里耐心等侯。果然,没等多大一会儿,本科班班长过来交代说,虽然已经封山,但已经和麦积山沟通好了,我们现在可以上山参观,并且今天要看几个特级洞窟。于是,大家纷纷收拾东西上山。
我们赶到洞窟入口处时,才发觉问题远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。在我们来之前,石窟入口处口,已经聚集了很多远道前来参观的行人了,一看前面的架势就要干上架了。原来苏州大学一帮参观团刚刚上去,而其他游客都被挡在石窟外面了,游客意见非常大。“为何其他人可上去参观,我们就不能,搞特殊是不行的,我们都跑了几千公里……”。开始只是在争执,再后来,边开始推推搡搡,有几个愤愤不平的参观者便不停地打起投诉*,眼看形势进入焦灼状态,看来我们要在这个时候要强行上去,矛盾肯定会激化,僵持下去局面就不好收拾了。于是老董赶忙召集大家磋商,让同学们先下去 ,不要走远,等这边矛盾平息处理完再说。
中午我们吃饭时,才知道今天闹得很大,有人已经把投诉*打到甘肃旅游总局了。为此,麦积山保卫科长还亲自上山处理问题,应且现在还有游客还不肯离去。不过听老董他们的口气,不管有多大困难,下午都会想办法上去,看来麦积山给老董开的这个绿灯可是不小哦!心里总算吃了一颗定心丸,眼看明天就要出发去敦煌了,今天要是上不去,等到下一次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。
午饭后,在我们通往石窟的路上,正好碰到了麦积山洞窟负责人。他一再叮嘱:“西崖洞窟不要去,等下一次有机会再说吧。一是那边栈道护栏砸坏不安全,第二由于上午有参观者提意见,再搞特权事情会闹大不好收场了”。老董也只好点头作罢,看来今天西崖的童男﹑童女和一些珍贵塑像是没有机会看到了。由于天气影响,这一点遗憾总是要留下的,不管怎么说,我们这一趟麦积之行还是很有收获的。
下午,只有我们一拨人在麦积崖参观。在项老师和刘莉(段一鸣爱人)的带领下,又逐个打开了一些珍贵洞窟,包括几个特级洞窟,60窟﹑62窟﹑78窟等。自在观音体态优美﹑丰满自然。60窟:西魏塑像窟内菩萨像,体态柔美,神情愉悦。78窟:北魏塑像,隋代重修,窟内三尊佛像雄健挺拔,威严肃穆,因为是早期造像,所以受外来影响很大。其中62窟,北周塑像,十几年从未对外开启,现存有三佛六菩萨二弟子一力士,塑造出了北周塑像浑厚圆润的特点。佛像刻画的生动自然﹑衣纹处理也的十分精道,加上这个洞窟保存基本完好,没有受到大的破坏,所以就更加珍贵了。我们又分别参观了不同的洞窟,从不同时期汲取营养,虽然我对石窟艺术了解不多,但这一次通过不断的观摩学习,也领略了麦积艺术的神韵,也深为古代匠人们鬼斧神工的技艺折服!
通过几天的考察,我们对麦积山以及麦积石窟艺术逐渐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。“砍尽南山柴,堆积麦积崖”、“有龛皆是佛,无壁不飞天”、“密如蜂窝”“凌空飞架”、“是无等等”、“鹞子翻身牛二堂”、“薄肉塑飞天”等等,都是对麦积山艺术和麦积山石窟特点留下的佳句。我也真实感受到石窟造像艺术的无穷魅力。以前对石窟艺术是只停留在很表皮的认识上,要想真正了解并认识这门艺术的精华所在,以后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不过,我想慢慢只要能花出更多的时间,接触了解和研究,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。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”、“活到老学不了”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领域里的不足。只有抱着多学习﹑多接触﹑多了解﹑多交流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好。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”谦逊做人﹑认真做事,人生才能谱写出优美华彩的文章!
麦积山烟云
西出阳关—丝绸之路印象 之五2011-01-16 12:53:32
五 惜别麦积崖 — 远赴莫高窟(8月14日)
三天时间感觉过的真快,我们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,由刚来时的27人,增加到现在的31人,看来这次艺考之旅不会孤单。刚刚好像还在来往麦积山的路上,可现在马上又要启程奔往下一站了,真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。尽管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,可对于我来说,真的留下了深刻的记忆。不仅从麦积艺术中领略了石窟艺术的精华,我也从这座博大浑厚的山体中,感受到了它的无穷魅力。
几天来,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,由起初的焦虑、忧郁、烦闷和惶,到现在渐渐的淡定从容,不能不说是受了麦积洞窟艺术和佛教的影响。出来这几天我是:“看的好,吃得饱,睡的香”,身体和精神也在渐渐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中了。
8点多钟,刚刚吃过早饭,山脚下已经打来*,催着让大家赶紧动身了。
又一次走在通往麦积崖的山间小路上。经过几天雨水的冲刷,路上满是泥沙和水坑,很难走,但心情比较放松,脚步自然轻盈多了。最后再抬头看看麦积山,现在跟刚开始看到的感觉也不一样了,浑厚沧桑中多了份亲切和不舍,就此别过吧!我想我很快会再来的,还有一个心愿要来还的!
我们一行人,顺着麦积山通往山外的大路走去,上山参观的行人熙熙攘攘﹑络绎不绝。一路上不断有开上山去的旅游车,拉满行人从身旁驶过。忽然,看到旅游车上熟悉的大胡子张正中从面前疾闪而过,呵呵!原来清华陶瓷系考察团今天也赶到了。正想着陶瓷系一同学打来*﹕“钞子伟,我们都看见你了,你赶快回来跟我们一起走吧…”。哈哈!在这个地方见到老熟人,心情自然高兴开怀,听说过两天他们也到敦煌,就约好敦煌见吧!
刚走出山口,车也赶到了.在司机的带领下,我们到敦煌佛像复制厂家继续参观……
下午三点钟,我们乘坐的发往敦煌的K591次列车又出发了。由于卧铺不好买,这一次只能乘坐硬座了,1500公里的路程要19个小时才能到,看来要辛苦一下了,好在人多这一路也不会觉得太辛苦。再说大家经过几天的接触都熟悉了,共同的话语也多了起来,于是整节车厢又热闹起来了。
开往敦煌得列车
列车刚开出天水没多久,已是十里不同天,刚才还是郁郁葱葱的树林,已经是树木稀松、山体光秃,那一派小江南景象已渐行远去矣……
开往敦煌途中
西出阳关—丝绸之路印象 之六2011-01-16 12:51:53
六 大漠孤烟直 — 长河落日圆(8月15日)
车上的夜总是显得很漫长,昨晚23点我终于在武威站补上了卧铺票。由于随身携带电脑和相机,又是自己一个人,所以不敢大意,一路上车一颠一颠,时睡时醒迷迷糊糊的,等到天亮太阳照进车厢时,看看车外已经在戈壁沙漠中穿行了。向远处张望,群山怀抱、丘陵起伏,近处则是空旷的沙丘和戈壁,依稀还能看到稀稀拉拉的植被。而在戈壁滩上密布着大大小小的风力发电设备,构成了戈壁滩上独特的风景线!
戈壁滩上的风力发电设备
在离敦煌一个半小时路程,我的眼前豁然一亮,前面一片片树木村庄。再往前,玉米﹑棉花、种农作物,呈现出勃勃生机。偶尔还能看到三三俩俩的农民,在庄稼地里辛劳地忙活着,真的是好美的一道风景啊!正在感慨,没过几分钟,绿洲、树木、庄稼地都不见了,眼前陡然出现的是,更加空旷的、一望无际的荒漠。荒的竟然连一棵小草都难得见着,心中不免顿生阵阵感慨,是失落还是失望?我已经很难形容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了。我在想,如果把一个人放在这样的地方,你一定会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,渺小的连一阵风吹而过的沙粒就可以把你掩埋掉。此时,我又想起了王维路过丝绸古城武威时所做的一首诗:
“单车欲问边,蜀国边巨延。
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
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”
上午9:35分,列车准时停靠在敦煌站。走出车站,接我们的车已候多时,车走近敦煌市区,才发觉想象中的“风沙漫漫、荒凉冷寂”的景象并没有出现,整齐划一的城市,干净有序的街道,生机勃勃的树木和来往穿行的人流,使这座戈壁沙漠城市呈现出勃勃生机!
敦煌收费站